跳转到内容
开关侧边栏
中國法律百科 | China Law Wiki | ChinaLaw.Wiki
搜索
个人工具
创建账号
登录
导航
首页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
友情鏈接
ChinaLaw.xyz
Canton.Law
查看“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的源代码
页面
讨论
大陆简体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大陆简体
香港繁體
澳門繁體
大马简体
新加坡简体
臺灣正體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
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该页面: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
用户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乃《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所規定罪名之一,係指組織、領導以推銷商品、提供服務等經營活動為名,要求參加者以繳納費用或者購買商品、服務等方式獲得加入資格,並按照一定順序組成層級,直接或者間接以發展人員的數量作為計酬或者返利依據,引誘、脅迫參加者繼續發展他人參加,騙取財物,擾亂經濟社會秩序的傳銷活動的行為。 == 犯罪構成 == === 構成要件的內容 === 構成要件的內容為,組織、領導傳銷活動。 傳銷活動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可謂原始型傳銷,其傳銷的是商品,以銷售商品的數量作為計酬或者返利依據;另一類可謂詐騙型傳銷,並不傳銷商品,只是以發展人員的數量作為計酬或者返利依據。本罪的傳銷活動,是指後一種傳銷活動。 本罪的實行行為是組織、領導詐騙型傳銷活動的行為,故參與傳銷的行為不成立本罪。換言之,本罪處罰的是傳銷活動的組織者與領導者,亦即,在傳銷活動中起組織、領導作用的發起人、決策人、操縱人,以及在傳銷活動中擔負策劃、指揮、佈置、協調等重要職責,或者在傳銷活動實施中起到關鍵作用的人員。 ====“騙取財物”行為==== 如何理解和認定該罪的“騙取財物”? * 曲新久認為,“組織、領導傳銷活動不以騙取財物為必要。所以,‘騙取財物’屬於本罪可有可無的概念。”曲新久:《刑法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2版,第378頁。這一觀點實際上認為,“騙取財物”並不是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的要素。但是,這種解釋的合理性存在疑問。在分則條文明確規定了“騙取財物”的情況下,解釋者既不能直接宣佈其為多餘的要素,也不能直接刪除該要素;而且,否認“騙取財物”是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的要素,意味著減少犯罪的成立條件,是對行為人不利的解釋,需要特別慎重。 * 趙秉志指出:“雖然《刑法修正案(七)》在界定傳銷時使用了‘騙取財物’的表述,但是從實際發生的傳銷活動看,‘騙取財物’並不是傳銷活動的唯一目的,因此不能將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的目的僅限於詐騙財物。”趙秉志主編:《刑法修正案最新理解適用》,中國法制出版社2009年,第75頁。這種觀點也值得商榷。誠然,將“騙取財物”解釋為傳銷活動的目的,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既然認為刑法條文已經將本罪的目的限定為騙取財物,就不能認為本罪還包括其他目的,否則就違反了罪刑法定原則。 * 黃太雲認為,“騙取財物——這是傳銷活動的最本質特徵。傳銷活動的一切最終目的,都是為了騙取錢財。”黃太雲:“《刑法修正案(七)》解讀”,載《人民檢察》2009年第6期。這種觀點實際上將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的處罰對象理解為騙取財物,據此,只有當行為人客觀上騙取了財物時,才能成立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張明楷教授認為,這種觀點存在缺陷。 * 張明楷教授認為,“騙取財物”是對詐騙型傳銷組織(或者活動)的描述,亦即,只有當行為人組織、領導的傳銷活動具有“騙取財物”的性質時,才成立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如果行為人組織、領導的是提供商品與服務的傳銷組織,則不可能成立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作為顯示詐騙型傳銷組織(或者活動)特徵的“騙取財物”,不以客觀上已經騙取了他人財物為前提。因為刑法第224條之一的處罰對象是對詐騙型傳銷組織進行組織、領導的行為。其理由: # 《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七)〉(草案)的說明》指出:“當前以‘拉人頭’、收取‘入門費’等方式組織傳銷的違法犯罪活動,嚴重擾亂社會秩序,影響社會穩定,危害嚴重。目前在司法實踐中,對這類案件主要是根據實施傳銷行為的不同情況,分別按照非法經營罪、詐騙罪、集資詐騙罪等犯罪追究刑事責任的。為更有利於打擊組織傳銷的犯罪,應當在刑法中對組織、領導傳銷組織的犯罪做出專門規定。”不難看出,《刑法修正案(七)》的宗旨就是處罰組織、領導詐騙型傳銷活動的行為。 # 將刑法第224條之一理解為對詐騙型傳銷組織的組織、領導行為的處罰,非法設立詐騙型傳銷組織的行為便成為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的實行行為,從而有利於禁止傳銷組織。 # 如果將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中的“騙取財物”解釋為必須客觀上騙取了他人財物,就會造成處罰的不協調。反之,只要認為“騙取財物”是顯示詐騙型傳銷組織(或者活動)特徵的要素,那麼,如果行為人確實騙取了財物,則另觸犯了集資詐騙罪或者普通詐騙罪,屬於想像競合犯,從一重罪論處。唯此,才能實現刑法的正義性。 === 責任形式 === 責任形式為故意。行為人明知自己組織、領導詐騙型傳銷活動會擾亂經濟社會秩序,並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 == 認定 == === 原始型傳銷活動 === 組織、領導原始型傳銷活動的,成立非法經營罪,不成立本罪。刑法第224條之一處罰的是組織、領導詐騙型傳銷活動的行為,所以,組織、領導其他類型的傳銷活動的行為並不成立本罪。對組織、領導原始型傳銷活動的行為,應當認定為非法經營罪。 (1)在傳銷方式不斷演變,從傳銷“產品”向“資本運作”等名目轉變,從收取入門費向“高額加盟”轉變,懲治傳銷活動面臨的形勢依然十分嚴峻的情況下,刑法需要“全面禁止傳銷”,不是只需要禁止“詐騙型傳銷活動”。 (2)雖然當前的傳銷活動大多以騙取財物為目的,但不能據此認為當前和今後不可能存在原始型傳銷活動。 (3)雖然詐騙型傳銷活動具有更為嚴重的法益侵害性,但不能據此認為原始型傳銷活動就不具有法益侵害性。 === 同時觸犯集資詐騙等罪者 === 組織、領導詐騙型傳銷活動的行為,同時觸犯集資詐騙等罪的,屬於想像競合犯,應從一重罪論處。一方面,成立詐騙型傳銷組織的行為,同時就是騙取他人財物的行為,因而屬於一行為觸犯數罪名的想像競合犯。另一方面,不應認為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與集資詐騙罪存在法條競合關係,因為二者侵害的法益不同。 === 傳銷活動之一般參與 === 一般參與行為不可能成立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參與行為不成立任何犯罪。就原始型傳銷活動而言,參與人員的行為仍然可能構成非法經營罪。就詐騙型傳銷活動而言,參與人員的行為仍然可能成立集資詐騙等犯罪。一方面,受害者並不是阻卻犯罪成立的事由,充其量僅構成酌情從寬處罰的量刑事由。另一方面,認定參與人員的行為仍然可能構成集資詐騙等犯罪,能夠維護刑法的公平正義性:組織者、領導者是詐騙犯罪的主犯,對參與人員可以作為詐騙犯罪的從犯乃至脅從犯處理。 == 處罰 ==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24條之一和第231條的規定,犯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的,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5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單位犯本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上述規定處罰。 [[Category:《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罪名]]
返回
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