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继承

来自中國法律百科 | China Law Wiki | ChinaLaw.Wiki
Liulingbowen留言 | 贡献2017年7月25日 (二) 02:21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法定繼承''',是指在沒有遺贈扶養協議遺囑或者遺贈扶養協議和遺囑無效的情况下,繼承人根據法律確定的繼承...”)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法定继承,是指在没有遗赠扶养协议遗嘱或者遗赠扶养协议和遗嘱无效的情况下,继承人根据法律确定的继承人范围、继承顺序以及遗产分配的原则,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继承方式。

特征

法定继承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1. 法定继承的继承人范围、继承顺序、继承份额以及遗产分配原则都由法律明确规定,具有强制性。
  2. 法定继承人与被继承人之间存在一定的人身关系。根据继承法的规定,继承人与被继承人间存在一定血缘关系、婚姻关系或扶养关系是法定继承发生的依据。
  3. 法定继承是对遗嘱继承的补充和限制。“限制”指的是遗嘱继承人必须在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内选择;“补充”则是指在没有遗嘱或遗嘱无效的情况下才适用法定继承。

适用范围

法定继承的适用范围就是指在什么情况下适用法定继承。继承法第5条确立了“遗赠扶养协议在先”的原则。被继承人死亡后有遗赠扶养协议的,先要执行协议;无遗赠扶养协议或遗赠扶养协议无效的,适用遗嘱继承,然后才适用法定继承。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遗产中的有关部分也要按照法定继承办理:

  1. 遗嘱未处分的或遗嘱无效部分涉及的遗产;
  2. 受遗赠人或遗嘱继承人先于被继承人死亡后所涉及的那部分遗产;
  3. 遗嘱继承人放弃继承或丧失继承权后所涉及的遗产;
  4. 受遗赠人放弃受遗赠后涉及的遗产。

继承顺序

法定继承的顺序,是指在继承开始后,由法律直接规定的法定继承人继承遗产的先后次序,其具有强制性。第一顺序继承人有优先继承全部遗产的权利;第二顺序的法定继承人只有在第一顺序继承人全部放弃或丧失继承权或不存在时,才能参加继承。同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地位平等。

根据继承法的规定,被继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对公婆、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儿媳和女婿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为第二顺序继承人。“尽了主要赡养义务”是指对被继承人生前生活提供了主要经济来源,或在照顾方面给予了主要扶助。

遗产分配原则

法定继承的遗产分配原则,是指在法定继承中确定同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应分得的遗产份额的基本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13条对法定继承的遗产分配原则作了明确规定,应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该条规定:

(一)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均等。

这是法定继承中遗产分配的一般原则,即同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应该平均分配遗产。该法条中的“一般”是指法律没有特别规定的情况。

(二)特殊情况下法定继承人的继承份额可以不均等。

根据继承法的有关规定,“特殊情况”主要是指:

  1. 对于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给予照顾。继承人只有同时具备生活有特殊困难和缺乏劳动能力的情形时,才能在遗产分配时中给予照顾,而且一旦具备了这两个条件就应当给予照顾。
  2. 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而不是应该多分,不具有强制性。
  3. 有扶养能力和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在分配遗产时应该不分或少分,这是继承法中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的重要体现。继承人符合下列条件的,应不分或少分遗产:①继承人有扶养能力和条件而不尽扶养义务的;②继承人经协商同意不均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