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

来自中國法律百科 | China Law Wiki | ChinaLaw.Wiki
(重定向自勞動糾紛

劳动争议,亦称劳动纠纷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因劳动关系所发生的纠纷,是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因执行劳动法律、法规或履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发生的纠纷。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表现为劳资纠纷

主体

劳动争议发生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劳动争议的主体与劳动法、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劳动关系的主体相同。

规制

在中国,1994年7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对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作出了规定;200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进一步完善了劳动争议的处理制度。

分类

劳动争议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划分为以下几种:

按劳动争议内容的分类

按照劳动争议的内容,可分为:

  1. 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2. 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3. 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4. 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5. 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6.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上述劳动争议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适用范围。

个人劳动争议与集体劳动争议

按照劳动争议当事人人数多少的不同,可分为个人劳动争议和集体劳动争议:

  • 个人劳动争议,是劳动者个人与用人单位发生的劳动争议;
  • 集体劳动争议,是指劳动者一方当事人在3人以上,有共同理由的劳动争议。发生劳动争议的劳动者一方在10人以上,并有共同请求的,可以推举代表参加调解、仲裁或者诉讼活动。

国内劳动争议与涉外劳动争议

按照当事人国籍的不同,可分为国内劳动争议与涉外劳动争议:

  • 国内劳动争议,是指我国的用人单位与具有我国国籍的劳动者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
  • 涉外劳动争议是,指具有涉外因素的劳动争议,包括我国在国(境)外设立的机构与我国派往该机构工作的人员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外商投资企业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

权利争议与利益争议

劳动争议按争议内容可分为权利争议利益争议。较早采用这种划分标准的有奥地利、丹麦、德国、挪威和瑞典。

个别争议与集体争议

最先提出区分个人争议集体争议(团体争议的一种)的是法国,现已为各国所普遍接受。

不属于劳动争议的纠纷

下列纠纷不属于劳动争议:

  1. 劳动者请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发放社会保险金的纠纷;
  2.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住房制度改革产生的公有住房转让纠纷;
  3. 劳动者对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伤残等级鉴定结论或者对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职业病诊断鉴定结论的异议纠纷;
  4. 家庭或者个人与家政服务人员之间的纠纷;
  5. 个体工匠与帮工、学徒之间的纠纷;
  6. 农村承包经营户与受雇人之间的纠纷。

处理机构

调解机构

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调解委员会)是依法成立的调解本单位发生的劳动争议的群众性组织。

我国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要有:

  1. 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2. 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
  3. 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

仲裁机构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国家授权、依法独立地对劳动争议案件进行仲裁的专门机构。

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双方当事人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由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劳动争议,实行仲裁庭、仲裁制度。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依法进行仲裁,依法决定劳动争议案件的受理、仲裁庭的组成、仲裁员的回避;依法对案件进行调查研究、进行调解和作出裁决。

司法机构

法院是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司法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尚未设立劳动法院或劳动法庭,由各级法院的民事审判庭审理劳动争议案件。

其受案范围为:属于劳动法第2条规定的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裁决,依法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1.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纠纷。
  2.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没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已形成劳动关系后发生的纠纷。
  3. 劳动者退休后,与尚未参加社会保险统筹的原用人单位因追索养老金、医疗费、工伤保险待遇和其他社会保险费而发生的纠纷。
  4.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因劳动关系是否已经解除或者终止,以及应否支付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产生的争议,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后,当事人依法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5.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后,请求用人单位返还其收取的劳动合同定金、保证金、抵押金、抵押物产生的争议,或者办理劳动者的人事档案、社会保险关系等移转手续产生的争议,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后,当事人依法起诉的。
  6. 劳动者因为工伤职业病,请求用人单位依法承担给予工伤保险待遇的争议,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后,当事人依法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处理程序

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系处理劳动争议必须遵循的具体步骤和规则的总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根据这一规定,我国劳动争议的解决方式主要有协商、调解仲裁诉讼。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法律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协商

发生劳动争议后,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协商一致后,双方可达成和解协议,但和解协议无必须履行的法律效力,而是由双方当事人自觉履行。

协商不是处理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当事人不愿协商或协商不成,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或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调解

参见主条目:劳动争议调解

仲裁

参见主条目:劳动争议仲裁

诉讼

当事人对可诉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法院提起诉讼。

参见主条目:劳动争议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