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資詐騙罪:修订间差异

来自中國法律百科 | China Law Wiki | ChinaLaw.Wiki
(创建页面,内容为“'''集資詐騙罪''',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所規定的一項罪名,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數額...”)
 
(导入1个版本)
 
(没有差异)

2017年3月19日 (日) 02:39的最新版本

集资诈骗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所规定的一项罪名,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

构成要件

构成要件的内容

构成要件的内容为,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并且数额较大。

诈骗方法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2010年12月13日《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只要客观行为属于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并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就以集资诈骗罪论处。然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并不以行为人实施诈骗行为为前提。换言之,只有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才能成立集资诈骗罪。

诈骗罪的构造为:行为人实施欺骗行为——使对方陷入认识错误——对方基于认识错误处分财产——行为人或第三者取得财产)——被害人遭受财产损失。集资诈骗罪与普通诈骗罪是一种特别关系,所以,集资诈骗罪的构造与诈骗罪的构造相同。

刑法第192条所规定的“诈骗方法”就是指“欺骗行为”。欺骗行为,表现为向受骗者表示虚假的事项,或者说向受骗人传递不真实的资讯但这种欺骗行为必须是使受骗者陷入或者继续维持(或强化)处分财产的认识错误的行为。就集资诈骗而言,只要某种行为足以使对方陷人“行为人属合法募集资金”、“行为人属正当募集资金”、“行为人的集资获得了有权机关的批准”、“出资后会有回报”等认识错误,足以使对方“出资”,那么,这种行为就属于集资诈骗罪中的诈骗方法。至于行为人是就事实进行欺骗,还是就价值进行欺骗,均不影响欺骗行为的性质。因此,对集资诈骗罪的"诈骗方法"只能进行实质的限定,而不可能穷尽其具体表现,故不能人为地将集资诈骗罪的欺骗行为局限为几种特定的手段。

诈骗方法

主条目:非法集资

数额较大

成立集资诈骗罪还要求数额较大。根据前述司法解释,个人集资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单位集资诈骗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较大。

集资诈骗的数额以行为人实际骗取的数额计算,案发前已归还的数额应予扣除。行为人为实施集资诈骗活动而支付的广告费、中介费、手续费、回扣,或者用于行贿、赠与等费用,不予扣除。行为人为实施集资诈骗活动而支付的利息,除本金未归还可予折抵本金以外,应当计入诈骗数额。

责任要素

责任要素除故意外,还要求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具体表现为具有不归还集资款的意思。

根据前述司法解释,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1. 集资后不用于生产经营活动或者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与筹集资金规模明显不成比例,致使集资款不能返还的;
  2. 肆意挥霍集资款,致使集资款不能返还的;
  3. 携带集资款逃匿的;
  4. 将集资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的;
  5. 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返还资金的;
  6. 隐匿、销毁账目,或者搞假破产、假倒闭,逃避返还资金的;
  7. 拒不交代资金去向,逃避返还资金的;
  8. 其他可以认定非法占有目的的情形。

认定

罪与非罪

对骗取数额较小资金且情节较轻的行为,不宜认定为犯罪。但情节严重的,即使实际上没有非法占有集资款的,也应认定为集资诈骗未遂。

对没有非法占有目的,在特定范围内(如面向单位职工)筹集资金,即使使用了一定欺诈手段的,也不能认定为犯罪,而应当按债务纠纷处理。

集资诈骗等金融诈骗犯罪都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犯罪。对于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认定,既不能单纯根据损失结果认定,也不能仅凭被告人自己的供述认定,而应当根据案件的全部情况具体分析和判断。

行为人部分非法集资行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对该部分非法集资行为所涉集资款以集资诈骗罪定罪处罚;非法集资共同犯罪中部分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其他行为人没有非法占有集资款的行为和目的的,对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行为人以集资诈骗罪定罪处罚。

此罪与彼罪

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都是非法筹集资金的行为。这几种犯罪也具有民法意义上的非法占有目的。但是,这些犯罪的行为人,都是将出资人对金钱的所有权转移为真实的债权、股权,行为人承认这种债权、股权,并具有履行债务(还本付息)或给予回报的意思,且将所占有的资金用于可以实现或者打算实现出资人债权或股权的生产经营等过程中。

集资诈骗罪的行为人虽然表面上也将出资人对金钱的所有权转移为债权或股权,但这种债权、股权并不真实,而是虚假的,行为人没有履行债务和给予回报的意思,也没有将其占有的资金用于可以实现或打算实现出资人债权与股权的生产经营等过程中,或者只是将筹集的少量资金用于生产经营以便欺骗社会公众。

以刑法上的非法占有目的,通过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非法集资,触犯其他罪名的,属于想像竞合犯,应以集资诈骗罪论处。

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92条、第199条和第200条的规定,

  • 犯本罪的,
    • 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
    •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
    •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 数额特别巨大并且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 单位犯本罪的,
    • 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可以并处罚金;
    •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在量刑时,不能仅以集资诈骗的数额为根据,还要考虑诈骗手段、诈骗次数、危害结果等情节。

集资诈骗罪的数额特别巨大不是判处死刑的唯一标准,只有对诈骗“数额特别巨大并且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犯罪分子,才能依法选择适用死刑。对于犯罪数额特别巨大,但追缴、退赔后,挽回了损失或者损失不大的,一般不应当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对具有法定从轻、减轻处罚情节的,一般也不应当判处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