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定监护

来自中國法律百科 | China Law Wiki | ChinaLaw.Wiki
Liulingbowen留言 | 贡献2023年1月26日 (四) 14:01的版本 ((by SublimeText.Mediawiker))

成年人的意定监护,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与他人协商约定由其在自己丧失或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作为自己监护人监护

历史

起源

如追本溯源,意定监护制度实际来源于英美法上的“持续性代理权”制度。美国《统一持续性代理权授予法案》第二章规定,“持续性代理权是指,本人以书面方式指定其他人作为其代理人,被代理人确认日后丧失行为能力不影响该代理权的效力”“或者确认该代理权将于行为人丧失行为能力之日起获得”“或者本人有类似的意思表示,授权不因本人丧失行为能力而无效”。

大陆法系国家

大陆法系国家也逐渐引入了意定监护制度,并规定于各国的民法典中。

瑞士民法典》第360条规定:“有行为能力的人,得委任自然人或法人,在其无判断能力时照护其人身或管理其财产,或者代理实施法律行为。委任人应与受任人明确规定所委任事务的具体内容,并指示如何执行其事务。受任人不适宜执行所委任的事务、不接受委任或者通知委任人终止委任时,委任人得采取其他处分代替之。”与此同时,其第361条对照护委任的形式要件作出了明确规定,即照护委任的意思表示形式应当是亲笔信或公证书,照护委任的亲笔信中应包括委任日期和签名,民事身份登记机构要将设立照护委任的事实、照护委任契约的存放地点等记载于数据库中。

根据2007-308号法律,法国对其《民法典》中成年人监护制度进行了重大修改,在继续保留并优化1968年确立的“司法帮助+监护+保佐”法律救济制度的同时,又创立了成年人“未来委托保护协议”制度,将成年人之间就一方可能出现的行为能力瑕疵时他方作为监护人达成合意而形成的自主监护纳入到监护制度中,形成了对成年人法定式救济和合意式救济的双重体制。《法国民法典》中的未来委托保护协议,系指委托人于具有完全行为能力时,与受托人就在委托人将来出现完全或者部分丧失行为能力情形时受托人依约成为委托人的代理人并履行包括监护等职责的相关权利义务,达成的协议。其核心特征在于:该协议是在程式保护下的合意约定。该协议适用的规则包括债法中委托合同的规则和监护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

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有权处分自己的私人事务,也包括在自己丧失或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选择由谁来监督、保护自己的人身和财产权益。这种意定监护是在现实社会中存在的现象,但我国法律一直未予以认可,也因为没有法律依据而发生了许多纠纷。2017年3月15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对第33条意定监护作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33条也规定:“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与其近亲属、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事先协商,以书面形式确定自己的监护人,在自己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由该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

性质

意定监护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当事人通过书面形式确定自己的监护人,这一法律行为属于单方行为还是双方行为一直存有争议。

有学者认为,“对第33条采用单方法律行为说,即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可单方以书面形式确定他人为自己的监护人,更好地体现了对被监护人意愿的尊重,是落实监护制度目的的体现”。但从意定监护制度起源地美国的“持续性代理权”制度来看,其理论基础为委托契约关系。大陆法系国家亦均将设立意定监护行为定性为“双方法律行为”,要求必须双方达成合意后订立监护协议。而且,从实践角度来看,监护涉及重大利益关系和法律责任,也将影响到监护人的个人生活,在没有与监护人形成意思表示一致的情况下仅通过监护人的单方意志就强制形成意定监护,显不具有现实可行性。因此,在对设立意定监护行为性质的理解上,我国亦应将其作为双方法律行为。


依此条规定,需要注意:

  1. 能够通过协商确定自己监护人的人,必须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即在协商确定自己监护人的时候,只有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才能够清醒认识自己行为的后果,有权独立处理自己的私人事务。
  2. 协商确定的监护人没有监护人范围的限制,可以是自己的近亲属,也可以是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有关组织。
  3. 协商确定监护人,必须双方意思表示一致。自然人能够选择自己满意的监护人,被选择的人也愿意承担此项监护责任。
  4. 协商确定的监护人在该成年人丧失或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承担监护职责,对于双方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协商确定监护人是要式法律行为,须以书面形式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