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自治:修订间差异

来自中國法律百科 | China Law Wiki | ChinaLaw.Wiki
(创建页面,内容为“<onlyinclude>意思自治是私法的基本原則,也是私法與公法相區別的主要特徵。正是因爲私法充分體現了意思自治原則,從...”)
 
((by SublimeText.Mediawiker))
 
第1行: 第1行:
<onlyinclude>意思自治是[[私法]]的基本原則,也是私法與[[公法]]相區別的主要特徵。正是因爲私法充分體現了意思自治原則,從而才能賦予市場主體享有在法定範圍內的廣泛的行爲自由,並能依據自身的意志從事各種交易和創造財富的行爲。 </onlyinclude>
<onlyinclude>[[ 意思自治]],是指法律確認的[[民事主體]]得自由地基於其意志進行民事活動的原則。意思自治亦稱'''私法自治''', 是[[私法]]的基本原則,也是私法與[[公法]]相區別的主要特徵。正是因爲私法充分體現了意思自治原則,從而才能賦予市場主體享有在法定範圍內的廣泛的行爲自由,並能依據自身的意志從事各種交易和創造財富的行爲。 </onlyinclude>
 
我國民法對私法自治原則表述為「自願原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5條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原則,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和終止民事法律關係。」
 
== 重要性 ==
 
私法自治原則要求保障當事人從事民事活動時的意思自由,確保排除來自國家權力和其他當事人的非法干預,是對人的意志自由的尊重。自由意志是民事主體即法律上能稱其為「人」的本質屬性。沒有自由意志的人不能成為民事主體。因而,私法自治原則是民法基本原則的核心。在此基礎上派生出民法各項具體法律制度中的基本觀念,如[[私權神聖]]、[[社團自由]]、[[契約自由]]、[[遺囑自由]]、[[婚姻自由]]、[[家庭自治]]、[[過錯責任]]等,由此保證了民法所追求的公平、正義的目標的實現。


 自20世紀以來,國家加强了對經濟領域的干預,私法自治原則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限制。但是,該原則在民法中仍然處于支配地位,並始終被認爲是民法的最基本的精神和原則。
 自20世紀以來,國家加强了對經濟領域的干預,私法自治原則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限制。但是,該原則在民法中仍然處于支配地位,並始終被認爲是民法的最基本的精神和原則。
第5行: 第11行:
== 表現 ==
== 表現 ==


意思自治 原則 民法中 具體 體現爲[[所 有權]] 保護、[[ 合同自由]] [[ 婚姻自由]] 、[[家庭 治]]、[[遺囑 自由]]以及[[過錯責 ]]等 民法 的基本理念 ,其 內涵主要 現在賦 予民事主體 律範圍內 廣泛行爲 自由。
<onlyinclude> 意思自治 首先體現在當事人的意思形成自由,其次表現 意思表達自由。 具體 地說,當事人 有權 根據自己的意志和利益,决定是否參加某種民事法律關係,决定是否變更或終止民事法律關係,不 外在因素的干涉。[[ 民事權利]] 可以由當事人在法定的範圍內依自身意志取得,也可以依法自主地轉移和拋弃,允許當事人通過[[ 法律行爲]] 調整他們之間的關係。任何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基於 己的 自由 意志所表達的意思受法律保護,而不論其動機如何,也無須向 何人解釋其動機。承認 事主體根據其意志自主形成 律關係 並對 通過 達意思産生或消滅法律關係的效果 以承認。根據意思自治原則, 民事主體 有權選擇其行爲的方式並有權選擇補救方式。從本質上看,民 法的 意思自治原則就是要給予市場主體以充分的自主權利,鼓勵和保障民事主體 自由 地從事各種市場活動 </onlyinclude>


<onlyinclude>意思自治首先體現在當事人的意思形成自由,其次表現在意思表達自由。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充分表達其真實意志,民事主體在從事民事活動中應具有一定的意志自由。具體地說,當事人有權根據自己的意志和利益,决定是否參加某種民事法律關係,决定是否變更或終止民事法律關係。[[民事權利]]可以由當事人在法定的範圍內依自身意志取得,也可以依法自主地轉移和拋弃,允許當事人通過法律行爲調整他們之間的關係。承認民事主體根據其意志自主形成法律關係,並對其通過表達意思産生或消滅法律關係的效果予以承認。根據意思自治原則,民事主體有權選擇其行爲的方式並有權選擇補救方式。從本質上看,民法的意思自治原則就是要給予市場主體以充分的自主權利,鼓勵和保障民事主體自由地從事各種市場活動。</onlyinclude>
== 限制 ==


  當然,當事人的 由並不 絕對 的, 而是相 對的、 限制的自由 當事人根據自己的意志從事某種活動,不得違背法律的規定,不得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 
  私法 治原則雖 民法 一項重要原則 但不等於民事主體享有絕 對的、 不受任何 限制的自由 當事人根據自己的意志從事某種活動,不得違背法律的規定,不得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 。 私法自治原則受到如[[守法原則]]、[[誠實信用]]原則、[[公序良俗]]原則等的限制。20世紀以來,公法對私法的限制出現了增多的情況,如國家為特定公共政策的實施,對自由競爭進行著必要干預或規制。私法自身也出於強調社會公平、維護公共利益的需要,也有一些限制合同自由的規定。這些現象的出現,反映出在市場經濟愈發發達時,人們對民法這一私法的終極目標即社會公平、正義的實現的重視


[[Category:民法之基本原則]]
[[Category:民法之基本原則]]

2023年1月16日 (一) 10:31的最新版本

意思自治,是指法律确认的民事主体得自由地基于其意志进行民事活动的原则。意思自治亦称私法自治,是私法的基本原则,也是私法与公法相区别的主要特征。正是因为私法充分体现了意思自治原则,从而才能赋予市场主体享有在法定范围内的广泛的行为自由,并能依据自身的意志从事各种交易和创造财富的行为。

我国民法对私法自治原则表述为“自愿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5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和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重要性

私法自治原则要求保障当事人从事民事活动时的意思自由,确保排除来自国家权力和其他当事人的非法干预,是对人的意志自由的尊重。自由意志是民事主体即法律上能称其为“人”的本质属性。没有自由意志的人不能成为民事主体。因而,私法自治原则是民法基本原则的核心。在此基础上派生出民法各项具体法律制度中的基本观念,如私权神圣社团自由契约自由遗嘱自由婚姻自由家庭自治过错责任等,由此保证了民法所追求的公平、正义的目标的实现。

自20世纪以来,国家加强了对经济领域的干预,私法自治原则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限制。但是,该原则在民法中仍然处于支配地位,并始终被认为是民法的最基本的精神和原则。

表现

意思自治首先体现在当事人的意思形成自由,其次表现在意思表达自由。具体地说,当事人有权根据自己的意志和利益,决定是否参加某种民事法律关系,决定是否变更或终止民事法律关系,不受外在因素的干涉。民事权利可以由当事人在法定的范围内依自身意志取得,也可以依法自主地转移和抛弃,允许当事人通过法律行为调整他们之间的关系。任何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基于自己的自由意志所表达的意思受法律保护,而不论其动机如何,也无须向任何人解释其动机。承认民事主体根据其意志自主形成法律关系,并对其通过表达意思产生或消灭法律关系的效果予以承认。根据意思自治原则,民事主体有权选择其行为的方式并有权选择补救方式。从本质上看,民法的意思自治原则就是要给予市场主体以充分的自主权利,鼓励和保障民事主体自由地从事各种市场活动。

限制

私法自治原则虽是民法的一项重要原则,但不等于民事主体享有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自由。当事人根据自己的意志从事某种活动,不得违背法律的规定,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私法自治原则受到如守法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公序良俗原则等的限制。20世纪以来,公法对私法的限制出现了增多的情况,如国家为特定公共政策的实施,对自由竞争进行着必要干预或规制。私法自身也出于强调社会公平、维护公共利益的需要,也有一些限制合同自由的规定。这些现象的出现,反映出在市场经济愈发发达时,人们对民法这一私法的终极目标即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