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期利息:修订间差异
Liulingbowen(留言 | 贡献) 小无编辑摘要 |
Liulingbowen(留言 | 贡献) 小 (导入1个版本) |
(没有差异)
|
2017年3月19日 (日) 02:39的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207条规定:“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依据这一规定,借款人不能按期还款的,不仅应当向贷款人返还其所借的本金及利息,还应支付逾期的利息。
通常而言,逾期利息带有惩罚性,而且会高于借款合同所约定的一般利息。在比较法上,也采取了此种做法。例如,《中华民国民法典》第233条第1项和第2项规定:“迟延之债务,以支付金钱为标的者,债权人得请求依法定利率计算之延迟利息。但约定利率较高者,乃从其约定利率。对于利息,无须支付迟延利息。”
贷款人主张逾期利息的前提
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在借款合同中,双方当事人通常会就具体的还款期限作出明确约定,借款人应严格按照该期限返还借款。一旦借款人未按期归还借款,则贷款人不需要证明自己受到损害或者债务人存在过失,就可以主张支付迟延利息。
逾期利息利率的确定
逾期利息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这就是说,如果当事人就逾期利息有明确约定的,则借款人应按照约定予以支付。如果借款合同对此未作约定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人民币贷款利率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2003]251号)第3条规定:“逾期贷款(借款人未按合同约定日期还款的借款)罚息利率由现行按日万分之二点一计收利息,改为在借款合同载明的贷款利率水平上加收30%—50%;借款人未按合同约定用途使用借款的罚息利率,由现行按日万分之五计收利息,改为在借款合同载明的贷款利率水平上加收50%—100%。”该规定是目前国家针对逾期利息的计算标准所作出的具体规定。在当事人没有就逾期利息作出约定的情况下,应依据该规定来计算并由借款人支付。
约定的逾期利息与国家规定不一致
如果约定的逾期利息与国家有关支付逾期利息的规定不一致时,应当如何处理?王利明教授认为,国家有关支付逾期利息的规定应当是一个上限限制,当事人的约定不应高于该限制。如果允许当事人可以随意地约定过高的迟延利息,将使借款变成一种赌博,从而变相地成为高利贷,进而破坏交易的公平性。基于这个原因,《中华民国民法典》第205条的限制——不得超过百分之二十,超过者,债权人对于超过部分无请求权。[1]该条关于利息部分的规定还受到《中华民国民法典》第207条中关于禁止复利原则的限制,[2]也就是说,就该债务的利息部分无须支付迟延利息,不能针对迟延利息再计算利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207条规定的本意来看,并非允许当事人可以随便约定逾期利息,当事人的约定只能低于国家的相关规定,而不能超出这一限制。